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也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基础支撑。2022年伊始,我们或许可以好好数数自己的家底,看看中国制造业实力几何,离“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还有多远。
2021年,中国制造业再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连续11年领跑全球,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这份成绩单也并非满分,随着目标逐渐迫近,外部形势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存在的短板也逐渐显露。过去一年,有些行业还感受到外部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也有不少人提问,我们该怎么办?该怎么应对这些挑战?
船到中流浪更急,行到半山路更陡,此时更加考验中国制造的实力、定力、毅力。2021年的末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稳住阵脚,沉着应对,积累势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赤字率逼近70%,制造业几乎从头开始。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很多人认为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发展几个关键工业领域,没必要提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但当时的领导集体坚持中国一定要建成属于自己的、较为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重要的韧性来源。即便是在后来朝鲜战争、中苏交恶的严峻时刻,中国的经济体系,尤其是工业体系也没有发生大面积崩溃。这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建成世界最大的、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
来自邻国的经验也并不遥远。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把美国企业远远甩在了身后。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日本的廉价芯片打得英特尔、镁光等一众知名美国企业喘不过气来。日本三菱集团以8.4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日本的商业领袖和政客还合著了一本书《日本可以说不》。但不久之后,日本就进入了“失落的十年”。此后,尽管日本的许多电子产品依然是品质的代名词,但已无力向世界第一制造强国发起冲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出口制造业更是飞速发展。但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给埋头苦干的中国人敲响了警钟:美国人把GPS关了,中国的货轮就不知道该往哪儿开,最后只好接受美方登船检查。当时代表中国政府处理此事的外交官沙祖康直言“窝囊”。此事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国家尊严、领土安全、海洋权益都无从保证。于是,在“银河号”事件后,中国开始立项建设“北斗导航系统”这个国之重器,前前后后突破了50多项关键技术,建造了属于自己的专用导航卫星平台,解决了一大堆“卡脖子”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灾难,而中国当时面临的挑战没有那么大,应对的底气明显更足。这是因为,相比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此后,中国的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个既水平分工,又垂直整合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布局也逐渐合理。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个模式也经受住了考验,引领中国经济冲破疫情阴霾,并且在未来仍会继续引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这几十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制造业的关键作用,更看到了背后的决心和毅力。在弱小时看到希望,在强大时看到不足,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中国制造崛起,建成制造强国所需要的强者思维。
如今,中国已经在制造业规模第一的位置上坐了11年,但离真正的制造强国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也能做到领跑,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不足。而美国再次挥舞起了贸易大棒,将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与之合作,一些关键、核心的元器件也被封锁禁运。
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似乎前所未有。而过去40年“拿市场换技术,拿汗水换薪水”的老路似乎已经行不通了,怎么办?自古华山一条路!中国制造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自主创造。
从“天问”探火到北斗组网,从“嫦娥”奔月到万米深潜,“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海牛Ⅱ号”刷新世界深海钻机钻探深度纪录……一个个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也标注了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坚定步伐。
一个个大国重器的案例已经证明,面对全球新一轮的制造业竞争,我们已经不能只是简单地“引进、消化、吸收”,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多、更好地实现自主创新;也不再是某个尖端领域的局部突破,或者不计成本的运动式投入,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全产业链的成熟配套和效率提升。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建成制造强国之路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前方要走的路是“无人区”,要做的事也少有人做,前方的征途仍然是一片星辰大海。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bauma CHINA 202433万m2展览面积3,542家参展商281,488名专业观众海外观众占比超20%众多全球新品集中发布11月26—29日,bauma CHINA 2024(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这场阔别四年的工程机械行业风向标盛会,以展览...
2024-12-03 13:57:23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22 天!bauma CHINA 2024(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将于11月26-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盛会,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余家国内外标杆企业与超20万全球买家参展参会...
2024-11-04 18:54:41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29 天!一个月后,群英汇聚上海滩,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将通过bauma CHINA集中呈现,融合聚变。bauma CHINA不断拓宽的国际“朋友圈”表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世界,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bauma CHINA 2024.时间:2024...
2024-11-01 11:07:34
2024年10月22日,在巴伐利亚州副州长兼经济部长艾万格先生的见证下,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以及中工工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在北京就共同举办bauma CHINA(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续签十年合作协议。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由集团双...
2024-10-25 08:46:51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40 天!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时隔四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盛会bauma CHINA即将再启大幕!自今年8月展会观众预登记开通以来,已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积极预约参观,大家期待能再度在bauma CHINA线下重聚,目前预登记观众人数已经超越同期。新品·趋势,交流·合作,热情·...
2024-10-17 18:09:04
超过3400家国内外参展商已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两周后,bauma CHINA 2024的展商进馆大幕即将拉开,33万平米的国际工程机械盛会即将“聚光”铺就。11月26-29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期待与你相遇!如何使用展会小程序快速检索目标展商?.01 分类浏览 多维筛选.点击【展商名录】可按10大展示主题分类浏览展...
2024-10-17 18:06:51
bauma CHINA 2024(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将于11月26-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观看展会预告片·baumaCHINA工程机械展,赞61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主题为“追光而遇 万象生辉”。届时,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参展企业与15...
2024-09-02 11:26:05
bauma CHINA 2024观众预登记 现已全面开启!长按扫码,立即预约观展 !!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瞩目盛事bauma CHINA 2024将于11月26-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重磅上演!诚邀全球工程机械人共聚这场技术碰撞和交流盛会。立即参观预约,享多重福利免费参观11月15日前,完成观众预登记,立省50...
2024-08-05 21:40:44
二月二,龙抬头;春龙昂首,万象更新。 历经筑底蓄力,2024年工程机械行业有望迎来拐点。作为周期性行业,2016年为上轮周期起点,以8年为更新周期,行业将在今年进入更新需求高峰。在当前“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下,相信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仍然是一个动态的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作为全球瞩目的工程机械盛事,bauma CHIN...
2024-03-12 09:24:48
作为享誉全球的工程机械展德国bauma在中国的延伸,bauma CHINA早在2002年正式登陆中国。从第一届展会的400家展商、30000名观众,到现在的3000多家展商与20万观众,无论是二十年的“时间”,还是30万平米的“空间”,里面有着太多的故事。而这些和展览会相关的故事,见证着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面对...
2023-10-31 14:23:17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制砂楼
主营:破碎机
主营:破碎机
主营:筛网、筛机配件
主营:破碎机
主营:制砂机、筛分设备
主营: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