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关于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的信息

关于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的信息

来源:互联网 2021-12-31 12:43:22

为了跟世界先进坦克交锋,日本研发出世界最贵的坦克之一

在日本为了应对苏联的T-62坦克而研发出74式坦克服役之后,发现当时的苏联已经服役了T-72坦克,这款坦克的实力远远超过74式坦克,所以跟74式坦克的研发一样,日本又开始寻求一种更加先进的坦克,并在1976年到1977年间,三菱重工与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所共同开发一款全新的主战坦克,这款坦克就是本期武器大讲堂的主角-日本90式坦克。

火控系统曾领先世界多年的90式主战坦克

90式坦克的定位跟前面两期我们介绍的日本坦克定位有很大的不同,61式和74式坦克的定位大都是为了利用日本特有的崎岖地形来布阵迎敌进行战斗,而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日本认为这种模式过于消极被动,应该将来敌阻拦在日本本土之外,在本国国土之外就可以将来敌消灭。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这个思想下,日本对坦克的需求从61式和74式的被动防御战变成了发展战力更强大、能直接与苏联T-72/80正面较量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并且其技术水平要达到当时仍在测试的美国M1、德国豹2坦克相当。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这个需求下,日本在1980年推出两辆原型车,代号为STC,全称式日本第三代主战坦克原型车,在进一步对主炮和引擎进行优化之后,于1990年8月6日正式命名为90式坦克并投入量产。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量产的90式坦克长9.755米、宽3.33米、高度2.33米、战斗全重50.2吨,90型坦克的尺寸参数比国际上大多数主战坦克的尺寸都要小,坦克车体外观设计非常像德国的豹2A4坦克,外观设计有比较有特色的低摆式炮塔,车体采用钢板焊接而成。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车体的周围覆盖了模块化的陶瓷和钢复合装甲结合而成,这种装甲的抵抗能力可以等效于320MM的均质钢装甲的抵御能力,其复合装甲采用两片冷轧含钛高强镀钢板,钢板内部包夹纤维蜂窝状陶瓷夹层结合而成,这种装甲结构也称为“约束陶瓷复合装甲”。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遇到穿甲弹等敌方炮弹袭击的时候,所产生的的冲击和热量会传导给夹层内的陶瓷零件,而陶瓷零件会重新烧结以填充裂纹,在稀释掉敌方炮弹动能的同时还可以让装甲具有自我再生的能力,使得其防护能力大大的提升,在车体的其余重要部位使用间隙装甲补充,再加上模块化复合装甲的设计也可以随时进行更换和升级,进一步提升装甲的防护水平。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除了车体结构外,其炮塔正面也一样采用复合装甲,并没有采用避弹性较佳的倾斜型设计,而是使用了垂直的造型,之所以这么设计第一个或许是因为日本对炮塔的宽度做了缩减,因此日本认为减少炮塔宽度减低中弹几率的重要性高于倾斜装甲提供的额外厚度加权数,再加上窄型的炮塔很难再装备倾斜式造型,另外倾斜式装甲设计相对于垂直装甲而言,覆盖同样正面面积时要更多面积,这会增加装甲面积从而增加车重,所以就选择减少炮塔宽度而非选择倾斜装甲,此外,对于现代的APFSDS来说,普通的倾角表面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就没有必要设计这种造型了。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而其炮塔的等效防御能力相当于380mm厚度的均质钢装甲,炮塔顶部加装特殊的装甲以抵抗攻顶武器的打击,当然具体的装甲厚度和工艺水平目前日本并没有正式公布90式坦克复合装甲的技术细节,所以这里就不过多分析装甲的具体参数了。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不过在炮塔和车体的结合部位设计中,日本的90式坦克留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会形成射击陷阱。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关于射击陷阱我们在第445期介绍德国二战时期的虎王坦克时,讲到虎王坦克的保时捷炮塔时有做过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此期的内容。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动力系统方面,日本90式坦克延续了74式坦克的一体化动力包设计,安装在车体后部,引擎为一台三菱重工自制的10ZG32WT水冷二行程循环V型10缸液冷涡轮柴油引擎,能输出1500匹的马力,引擎和和传动装置是一体化的设计,变速箱为三菱MT1500自动变速器,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通过电液控制实现灵活的变速。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悬挂系统上,因为74式坦克采用的系统操作很不错,因此采用液压悬吊装置来控制坦克的姿态也被安装到90式坦克上,不过相对于74式而言,90式坦克的液压系统只能前后俯仰,不能像74式一样左右前后都可以俯仰操作,在日本到处是林山野峦、斜坡弯道的地形下,前后基本上已经满足弥补射击时的俯仰角了,还能降低故障率,所以这个选择还是很明智的。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行动机构上,90式坦克采用六对承载轮,在1、2、5、6对承载轮上采用液压悬吊支撑,负重轮间隔比较小,在第3和第4对负重轮上使用扭力杆支撑,这种设计能让90式坦克的行动装置的成本不那么高的同事还能在丘陵等崎岖的地形上行驶时保持足够的优势。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在转向的时候,履带能同时反转,因为这款坦克具备原地回转能力,配合上大马力的引擎,能实现70千米/小时的最大行驶速度,车内油箱储备为1100升,能提供350千米的最大行程,在引擎上设计有潜水装置,使得其具备两米深的涉水能力。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车内的乘员有三名,因为车内设计了自动装弹机,所以74式坦克上的装弹手就取消了,只剩下指挥官,炮手和驾驶员,之所以上自动装弹机,是因为其炮塔比较低矮和小巧,采用自动装弹器可以大大的节约空间,其装弹机构可以在2秒钟内重新装弹,每一个发射周期大约为4~6秒。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车内配备了核生化防护装置,乘员通过通气管和面具从中央过滤机获得干净的空气,火控系统为三菱公司开发的90型计算机化火控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很高的首发命中率和精确的移动射击能力。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同时还具备多个目标交战能力,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火控电脑、热成像仪、车长和炮长观测装置等,车长使用独立的全景瞄准具搜索目标,一旦选择了目标,主炮会自动锁定并跟踪目标上,这个时候炮长或者车长就可以直接开火射击。可以说日本90式坦克的火控系统在当时推出的时候领先了全球好几年。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其具备了先进坦克必备的行进间射击,和高精度的定点射击,曾经在1996年美国华盛顿州的演习中,90式对2KM外的M60坦克靶作行进射击时,命中率几近100%,其火控系统比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A5和美国 M1A2艾布拉姆斯上的火控系统都要先进。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其主炮为备弹40发的120毫米莱茵金属Rh-120 44倍径滑膛炮,这门主炮于德国的豹2坦克与美国的M1A2坦克上的主炮是一样的,炮管上设计有热套筒、炮膛排烟器以及炮身测曲器,能发射D-13尾翼稳脱壳穿甲弹以及DM-12高爆穿甲弹等炮弹。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因为炮弹的口径比74式的105mm主炮大得多,因此日本如果采用普遍身材比较小的士兵装填的话,基本上不太现实,这也是导致必须上自动装弹机的因素,其中装弹机在炮塔尾部的自动装弹系统弹库内备弹25发,其余的安装在驾驶座右侧的弹舱内,配合装弹机可以实现11发/分的射速,其穿甲弹的穿甲性能与美军贫铀弹相当,能在2千米的射程上穿透700毫米厚均质钢板。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其主炮系统还是有几个小问题的,第一个是每发射一发炮弹之后,必须将炮管压低至0度才能重新装弹,而自动装弹机储存的炮弹发射完毕之后,必须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车内的炮弹转移到装弹机上。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90式主战坦克的副武器为一挺备弹与3500发的74式7.62毫米同轴机枪和备弹600发的12.7毫米勃朗宁M2防空机枪,炮塔两侧有四具纵列的烟幕弹发射器。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90式坦克在当时推出的时候,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主战坦克之一,具备精良的火控系统、强大的主炮火力,能在行进间对敌进行精确攻击,因此非常适合在各种复杂的地形上与苏联的T-72/80等一线主战坦克正面交锋。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服役之后的90式坦克都部属在位于北海道的第7师团用以取代61式坦克以应对苏联的压力,而这款坦克也是当时日本生产的最昂贵的坦克,在巅峰时期单价达到了900万美元,这个价格赶上美国M1A2的两倍了,基本上造价位于世界主战坦克前两的位置,所以日本为了节约成本,在1990年至2009年期间生产了341辆。

18.5m2内滤式过滤机重量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三菱重工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10型主战坦克,这款全新的坦克比90式更小、更轻,可以在90式取代61式后通过10式取代74式,因此70式坦克的经费就全部调去了10式坦克上,而90式坦克也从此停产,继续和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竞争世界最贵坦克宝座。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