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备信息包含徐州破袋破碎机哪家好的词条

包含徐州破袋破碎机哪家好的词条

来源:互联网 2021-12-31 12:42:44

徐州破袋破碎机哪家好

 每天坚持看书学习。

面对城市垃圾遭遇处理难困境,进口垃圾处理设备费用昂贵的现状,多年前这位处在环保一线的老兵,退休后组建团队,围绕垃圾处理设备进行了攻关、研制,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多项产品,并相继获得国家专利。

他,就是逐梦环卫事业多年的赵石林。

梦想造出免缠绕垃圾分离机

今年80岁的赵石林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1967年他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盐城,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直至退休。谈及退休后为何投身垃圾处理设备的研制,他说是缘于当时的环卫现状对自己的触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城市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对垃圾的处理大多是采取填埋的方式,填埋的地点往往就在城郊。垃圾不处理,堆埋在地下,时间一长就会腐烂,气味难闻,特别是到夏秋季节,苍蝇蚊子漫天飞舞,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这让当时身为环保部门负责人的赵石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心想就垃圾处理,搞出点名堂。

谈及垃圾分离处理,赵石林说,那时光进口破碎机,动辄就几十万乃至上百万。

当时扬州进口一台日处理500吨的垃圾粉碎机,开机8、9分钟,往往就会被塑料袋或绳网缠住,如果不及时停机,电机就可能因发热烧坏,所以垃圾粉碎前必须把塑料等弄出来。为了防止机器被缠绕,往往采用人工,在垃圾进粉碎机前,一边12个人,边拣塑料边粉碎,冬天气温低气味还能忍受,夏天气味刺鼻工人是苦不堪言。所以,研制一款免缠绕、价廉物美的垃圾分离机的念头,在他心底悄悄萌芽。

退休后,他立即联系上已退休在家的原盐城机床厂高级工程师张秀启、刘恩照、盐城工学院退休教授陈宏春、盐城环境研究所的殷超,以及盐城鞍湖节能环保设备厂的胡宗林副厂长,6个人一拍即合,设计图纸,联系制造厂家、采购材料,大家分头行动,全力以赴致力于垃圾处理设备的研制。

徐州破袋破碎机哪家好

在生产调试现场(资料图)。

攻坚克难取得第一步成功

听老赵说要到乡下去研究与垃圾打交道的设备,老伴先投了反对票。她说老赵啊你做过手术,医生让你在家注意休养,你怎能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去搞那处理垃圾的东西?赵石林花了好多口舌才说服老伴。1998年5月,他带领殷超、胡宗林两名技术员到盐城西郊的原鞍湖乡环保节能设备厂驻厂研制。

赵石林告诉记者,那时最着急的是先搞垃圾分离机,在脱水分离有点进展后,又进行放大装置的试验,但试验的效果,与设计的效果相差甚远,垃圾的有机物与无机物还是难以完全分离,试验一度搁浅。经过反复修改,试验,终于有了点眉目。当年7月,赵石林决定搞一个10小时分离50吨的垃圾中试分离装置,第一次试车,就败下阵来,有机物难以从水里脱除,机器被缠绕,废塑料无法分离。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赵石林与同伴在设计时,考虑破碎前先把有机物及无机物水处理,先仿照进口破碎机样制成固定刀片,但发觉分离机一被缠绕往往就停下。后把刀片改用非固定的悬挂式,一米的直径,只有四分之一弧与垃圾接触,并提高转速,这样转速越快,刀片受离心力作用,遇缠绕自然就飞出,缠绕的难题终于得到破解。“当时,是胡宗林灵机一动,想到可仿照农民脱粮食的脱粒机,在机下设置滤网,这样既解决了废塑料对刀片的缠绕难题,又将破碎的废塑料过滤下来,避免了废塑料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在这方面,老胡功不可没!”赵石林说。

1999年赵石林把垃圾的分离设备运到垃圾填埋场实地试验,对这成堆的垃圾做现场处理。而在这露天场地处理垃圾并检验试验设备,其难度可想而知。烈日炎炎,苍蝇飞舞,喷药水无济于事,用手挠一下头发,往往都能抓住好多苍蝇。面对这恶劣的环境,赵石林毫不退缩,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垃圾分离处理,以及遇到问题怎么办?如何解决?他与殷超、胡宗林这“三个臭皮匠”,硬是改了试,试了改,不断试验,最终获得垃圾分离机成熟设备的完整技术参数。

徐州破袋破碎机哪家好

与同伴在交流(中)。

北上南下只为取得“真经”

他们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在成功研制垃圾分离机的同时,赵石林带领同伴又投身于垃圾的水处理、焚烧炉、有机物的脱水、塑料的破碎收取、再生利用等设备的研制。他也深知其中的难度,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一股不服输的意志,让他决心一闯到底。

按最初的设想,水处理技术可采用国内已成熟的接触氧化技术,废水循环利用,努力达到零排放;废塑料炼油,国内也有成熟技术;可焚烧炉高温达1000度的技术不是很成熟,赵石林决定带领同伴自行研制焚烧炉。

那时,赵石林与同伴忘我投身到研制的艰难过程中。在家搞试验是分秒必争,外出考察学习,更是不顾长途跋涉全力以赴,一个多星期就跑下北京、徐州、扬州等处,北上南下,除了吃饭睡觉,连讨论的话题都是垃圾焚烧方面的技术问题。

取经学习回来后,便开始高温焚烧炉的研制。也许,要成就一番事业,失败往往是考验人意志坚强与否的试金石。开始试验是屡试屡败,不是垃圾焚烧不干净,抑或就是烧不着,究其原因是垃圾的热质低、含水率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他们又尝试着研制垃圾压榨机,这让垃圾的含水率一下子降了下来。压榨机的成功研制,既鼓舞了士气,又为高温炉的研制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几十次不断改进,焚烧炉的垃圾自燃温度终于达到1000度。在此基础上,赵石林又请专门从事锅炉研究的陈宏春教授进一步设计焚烧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设计出高温焚烧炉。与此同时,塑料破袋破碎机、有机物分离装置、等技术课题都得以解决。

历经多年拼搏,赵石林和伙伴们终于成功研制垃圾自燃温度达1000度的高温焚炼炉、有机物分离装置及整个湿法处理垃圾工艺。湿法分离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后,高温焚炼炉、湿法分离工艺、压榨机、破袋破碎机等也都先后向国家申报专利并取得成功。

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了更好地发挥夕阳红的余热,如今,年已八旬的赵石林又开始致力于绿色、环保的有机物高温好氧生物发酵菌种的应用与推广。该菌种是从垃圾里面分出来的可分解物,可以做有机复混肥,还可作生物吸附剂,或作盐碱土改良剂。这位几十年来热心于环卫事业的老人,雄心不已,期待自己能为社会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洪为亮)

凡本网注明“来源:砂石装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砂石装备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申请入驻